您的位置: 检测资讯 》
心形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检测的临床意义与方法
心形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H-FABP)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主要参与脂肪酸的转运和代谢。当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或损伤时,H-FABP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其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1-3小时内即可升高,6-8小时达到峰值,是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之一。相较于传统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FABP具有更快的释放动力学和更高的组织特异性,尤其在胸痛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检测原理与试剂盒组成
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检测技术。试剂盒中包含包被抗H-FABP抗体的胶乳颗粒,当样本中的H-FABP与抗体结合时,会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反应液浊度增加。通过测定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定量计算H-FABP浓度。该试剂盒通常包含校准品、质控品、反应缓冲液和稳定剂,操作简便且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仪,检测时间短(通常10-20分钟),灵敏度可达0.5-2 ng/mL。
临床应用场景
H-FABP检测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心肌损伤筛查,尤其是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的快速鉴别;2)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以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效果及预后风险分层;4)监测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损伤程度。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检测需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采集静脉血后离心分离血清/血浆,避免溶血;将样本与试剂按比例混合后孵育,通过比浊仪读取结果。需注意:1)样本需在2小时内检测或-20℃保存;2)高脂血症或溶血样本可能干扰结果;3)试剂盒需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反复冻融;4)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比对以确保准确性。
结果解读与局限性
正常参考范围因试剂盒不同略有差异,通常为<5-7 ng/mL。升高提示心肌损伤,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综合判断。需注意:1)骨骼肌损伤、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2)持续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损伤进展;3)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微小心肌损伤。未来,H-FABP联合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将进一步提升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效率。
推荐产品
相关阅读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