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常涉及可燃气体、液体及粉尘,雷击引发的火花可能导致灾难性爆炸事故。据统计,近十年全国化工雷击事故中,70% 与防雷检测不到位有关。针对化工场景的特殊性,检测需聚焦 “防直击雷、防静电、防电磁脉冲” 三重目标,执行更严格的技术标准。
检测重点:
接闪器保护范围:采用 “滚球法” 计算储罐(尤其是浮顶罐)的保护半径,罐顶通气孔、呼吸阀需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且避雷针与罐壁距离≥3m(避免反击)。
防静电接地:
检测内容:
跨接与接地连续性:
非金属管道防护:玻璃钢管、塑料管道需包裹金属屏蔽层并可靠接地,避免雷电感应电荷积累。
技术手段:使用兆欧表检测管道涂层破损点,对防腐层绝缘电阻<100MΩ 的区域重点排查。
检测要点:
接地合规性:防爆电机、开关的接地端子需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导线截面积≥4mm²(铜芯),禁止采用 “串联接地”。
密封与绝缘状态:检查防爆接线盒的密封圈是否老化(裂纹深度>2mm 需更换),电缆引入装置的压紧螺母是否松动,避免潮气进入导致绝缘下降引发火花。
标准对照:符合《防爆电气设备检测标准》(GB 3836.15),特别关注 ExⅡB、ExⅡC 类设备的防雷接地要求。
检测项目:
信号线路保护:PLC 控制信号、传感器线路需穿金属管并两端接地,加装专用信号 SPD(如 24V 直流信号 SPD,响应时间≤1ns)。
等电位网格:控制室操作台、机柜需接入≥300mm×300mm 的铜质等电位网格,网格与接地干线的连接点间距≤600mm,检测网格节点过渡电阻≤0.1mΩ。
风险提示:未做电磁屏蔽的控制系统,雷击时可能出现误动作,如某化工反应釜因 PLC 信号受干扰导致温度失控,检测后增加三层浪涌保护并优化接地布局。
加密检测频率:易燃易爆场所每半年检测 1 次,雨季前增加专项排查,重点检查接地体在潮湿土壤中的腐蚀速度(平均年腐蚀率:扁钢≤0.6mm / 年,圆钢≤0.4mm / 年)。
联动应急措施:检测时同步验证防雷预警系统(如雷电监测仪)的有效性,确保雷击时能自动切断高危设备电源,启动紧急放空装置。
化工企业的防雷检测不是 “常规检查”,而是与安全生产 “生死相关” 的核心环节。从储罐的 “头顶防护” 到管道的 “全身接地”,从设备的 “防爆密封” 到系统的 “电磁屏蔽”,每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唯有将检测标准落实到 “毫米级” 精度,才能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为化工生产撑起一顶 “万无一失” 的防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