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检测知识 》
依据 GB/T 34440,在混响室中测量家具隔板对 100-3150Hz 声波的隔绝能力,如书柜隔墙隔声量需≥30dB(A)。某定制书房因隔板厚度仅 16mm(标准≥18mm),实测隔声量 25dB(A),导致书房与客厅噪音互扰,改用 25mm 厚隔音板(含阻尼层)后,隔声量提升至 35dB(A),获 “静谧空间认证”。
采用阻抗管法(GB/T 18696.1)测量材料对声波的吸收能力,软包背景墙吸声系数需≥0.8(中频 1000Hz)。某酒店床头软包因海绵密度不足(28kg/m³),吸声系数仅 0.6,改进为 40kg/m³ 高密度海绵 + 穿孔板组合,吸声效率提升 30%,客房噪音投诉率下降 70%。
针对高架地板、床架等,模拟物体掉落撞击声,要求改善量≥15dB(A)。某公寓床因排骨架间隙过大(>5mm),实测 ΔLw 仅 10dB(A),用户投诉 “翻身异响”,改用实木排骨架(间隙≤3mm)并增加消音条,改善量提升至 20dB(A),成为长租公寓首选品牌。
利用 3D 声学扫描仪构建家具声场模型:某办公屏风厂商发现低频噪音(200Hz 以下)穿透率高,在屏风底部增加低频吸声模块,通过 ANSI S12.60 标准,成为微软、谷歌办公家具供应商。
某卧室家具品牌推出 “零噪套房”:衣柜隔声量 32dB(A)、床垫撞击声改善量 25dB(A),配合 “深夜阅读不打扰” 营销,客单价提升 40%,复购率达 25%。
对比不同隔音方案:某会议桌厂商发现,在桌腿增加橡胶减震垫(成本增加 2 元 / 件),可使撞击声改善量提升 5dB,性价比远超加厚板材(成本增加 15 元 / 件),方案被行业广泛采用。
开发 “噪音模拟小程序”:用户输入房间尺寸、家具布局,可模拟不同家具组合的隔声效果,某品牌借此提升线上转化率 30%,成为声学家具领域标杆。
因开放式办公区噪音问题频发,该企业:
声学性能检测是家具行业的 “体验深水区”,商家需从材料吸声系数到空间声场分布全维度把控。隔声量、吸声效率等数据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是高端场景的准入门槛。在开放式办公、小户型住宅等噪音敏感场景爆发的当下,唯有以检测为钥,持续优化声学设计,才能让家具成为营造静谧空间的 “隐形工程师”—— 毕竟,用户对舒适的追求,从听见 “安静” 开始。
推荐产品
相关阅读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