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检测知识 》
每到春天,青团那一抹清新的绿意便悄然出现在街头巷尾的糕点店中。这小小的青团,融合了艾草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承载着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期许。然而,在享受美味的背后,有着一套严格的检测体系来确保青团的品质与安全。
青团检测主要依据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该标准对青团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等给出了基本要求。同时,由于青团具有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在原料选择上,需遵循相应的农产品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确保在制作青团过程中,无论是艾草原料的使用,还是可能添加的食品添加剂,都符合安全规范。
微生物指标检测: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青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检测项目包含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菌落总数可直观反映青团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若菌落总数超标,青团可能会出现异味、发霉等变质现象,严重影响食用安全。在检测过程中,将青团样品剪碎后,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使微生物分散于溶液中,然后对溶液进行梯度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 36℃±1℃的环境下培养 48 小时 ±2 小时,通过计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来确定青团中的菌落总数是否符合标准。
理化指标检测:
水分含量:水分对青团的口感和保质期起着重要作用。水分过高,青团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变质;水分过低,青团则会变得干硬,失去软糯的口感。通常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即将青团样品粉碎后,称取一定量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置于 101℃ - 105℃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通过计算样品干燥前后的质量差,得出水分含量。
灰分含量:灰分可反映青团中矿物质的含量,同时也能间接体现原料的质量和加工过程的卫生情况。测定灰分时,将青团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 550℃ - 600℃的高温下灼烧至恒重,剩余的残渣即为灰分,通过称量灰分的质量,计算出其在青团中的含量。
馅料含量:对于有馅料的青团,馅料的含量也是重要检测项目。以豆沙馅青团为例,需确保豆沙馅料在青团中的占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消费者能品尝到足够量的馅料,同时维持青团整体的口感和风味平衡。通过物理分离法,将青团的外皮与馅料分开,分别称重,从而计算出馅料的含量。
原料质量检测:
艾草质量:艾草是赋予青团独特风味和色泽的关键原料。优质艾草应新鲜、无霉变、无农药残留。检测艾草的新鲜度主要通过观察其色泽和气味,新鲜艾草色泽翠绿,有浓郁的自然清香。对于农药残留检测,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将艾草样品经过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步骤后,注入仪器中进行检测,确定是否含有农药残留以及残留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糯米质量:糯米的品质直接影响青团的口感。糯米应颗粒饱满、色泽洁白、无异味,且直链淀粉含量适中。通过感官检验观察糯米的外观,利用化学方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确保糯米符合青团制作要求。例如,采用碘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根据糯米淀粉与碘形成的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直链淀粉的含量。
感官检测:感官检测是最直观且基础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通过视觉观察青团的外观,色泽应均匀,呈自然的翠绿色,表面无明显斑点、裂缝;用嗅觉闻青团,应散发艾草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无酸败、异味;通过味觉品尝,青团口感应软糯,艾草味与糯米味融合协调,馅料味道纯正,无苦涩、生涩等异常味道。例如,一个合格的豆沙馅青团,应能清晰品尝到细腻的豆沙味,且豆沙与外皮的味道相得益彰。
仪器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食品添加剂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团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少量的防腐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仪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对添加剂的分离与定量分析。例如,检测青团中可能添加的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的含量,能精确到微克级别,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可用于检测艾草中的农药残留、青团中的挥发性成分等。通过对青团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能够评估青团的新鲜度和风味品质。如检测青团中因油脂氧化产生的挥发性醛类物质,以此判断青团的储存情况和品质变化。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检测青团中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这些重金属可能来源于原料或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原子吸收光谱仪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根据重金属元素对光的吸收程度,准确测定其含量,确保青团符合安全标准。
青团检测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上市,通过严格的标准、全面的检测项目和先进的检测方法,构建起一道坚实的质量防线。消费者在品尝青团这一春日美食时,应知晓背后检测人员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的严格把关,让这份春天的味道得以安全、美味地呈现在我们的舌尖。
推荐产品
相关阅读
【扫一扫,关注我们】